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GPS学院 > GIS >

gis学术论文 数字地球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时间:2008-01-16 11:12来源:GPS之家-导航之家 作者:www.gpsuu.com
[摘 要] 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对信息资源的摇有比自然资源更为重要,这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拱机遇。中国的数字地球建设将会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信息保障体系,满足可持续发展在政府决策、宏观调控、科技创新、自然资源与环境监测与管理以及社会公益
[摘  要] 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对信息资源的摇有比自然资源更为重要,这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拱机遇。中国的数字地球建设将会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信息保障体系,满足可持续发展在政府决策、宏观调控、科技创新、自然资源与环境监测与管理以及社会公益事业等对信息方面的强烈需求。

 [关键词]  数字地球;信息资源;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

 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的数字地球其本身一方面是为科学研究、传播知识等和平利用目的, 另一方面是为美国谋求国际霸主地位的国家战略而提出的,它具有多层次服务的结构:在中国进 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国带有基本国策性质的两项战略目标,数字地球是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建设中国的数字地球,既是促进信息科学以及与数字地球基础研究相关的学科如地球系统科学等的大力发展,从而带动一批科学技术创新领域如信息、资源、环境的提高,更是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信息网络与宏观调控决策支持系统,实现数字文明工程(李琦,1999)。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设自己的数字地球。

 一、挑战和机遇.

    自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0ur C0mmon Future)报告中正式 提出可持续发展模式以来,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共同追求的目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会对下一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的令人振奋的纲领,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各国追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但是,实施这一目标却存在着诸多困难与矛盾,自然资源存量的有限性与人类发展渴望的无限性的矛盾,经济不断发展与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矛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科技文化不平衡的矛盾等,给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实施带来一系列困难。对于即将步人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中国,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表现在:

    (一)巨大的人口与环境污染压力 到2020-2030年间,中国人口数将达到高峰值16亿,届时将占世界总人口的约19%。国家和社会必须满足如此众多人口的物质生活、社会生活以及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在环境方面,80年代初中国的环境污染尚集中于少数大中城市及郊区,近二十年来,已扩大到广大的人口密集地区(如东部的一些小城镇)和许多的大江、大河。庞大的人口与严重的环境污染,给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的压力。

 

 

    (二)人均自然资源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 中国尽管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大国,但人均拥有量低。特别是对生存和发展意义重要的资源,如耕地及草场、淡水、能源等人均占有量很低,都存在严重的不足。自然资源的短缺,将会诱发和加重生态环境问题。而目前的产业结构仍以消耗资源强度大的部门和产品为主,有些资源正趋于耗竭(如湖南锡矿山,其资源基本枯竭)。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产业结构水平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还比较低,这些领域的生产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将是非常的大。我国有限的资源和相当脆弱的生态环境如何能维系这日益庞大的经济发展需要?

 

 

    (三)生态失衡,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愈来愈大 由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强度的不断加大,中国许多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状况在恶化,就是生态环境原本较稳定的地区现今的状况也不佳。土地荒漠化在扩展,水土流失面积在扩大,,围湖造田愈演愈烈,酸雨造成的危害越采越大。地面沉降、海水人浸已成为中国沿海地区发展的重要自然灾害。近年来,江河洪涝灾害越来越频繁,损失越来越大。1998年的长江、嫩江特大洪涝灾害,向人们敲响了保护生态环境的警钟。 (四)科学技术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低 科学技术水平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资源的充分而又合理的利用,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 的浪费。相关地,中国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效率也不高,科技国际竞争力落后于经济国际竞争力,而且近年来前者还有滑坡的现象,这对于要在知识经济时代进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可持续发展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并非要求某一种经济活动、某一种具体发展模式永远运行下去,而是鼓励不断地进行内部和外部的变革,以适应发展的动力和环境条件的要求 。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机遇。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N)之后,中国政府立即响应并实施了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研究和方案,而且还具体确定了环境保护目标和重点,力争到2000年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到2010年,基本改变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城乡环境有比较明显的改善。在九五期间,中国重点解决三河(淮河、海河和辽河)三湖(太湖、巢湖和滇池)两区(酸雨污染区和二氧化琉控制区)的污染控制问题。而正在迈入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于信息资源的占有甚至比自然资源更为重要,这无疑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千载难逢的良机。江泽民总书记指出:21世纪必将 是全球化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当今世界的 竞争,核心是知识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世界著名 的知识经济理论家保罗·罗莫阐述了物质经济与知 识经济的不同,物质是越用越少,物质世界的特点就是效益递减,而知识经济则不同,人的思想所产生的 能量是无穷无尽的,它不会出现收益递减效应。经济增长模式发生的这种根本性变化,使人类将从以物质资源为主要生产资料的时代转向以智力资源为主要生产资料的时代。作为知识经济核心的知识创新和高技术化产业将有望解除或减轻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特别在中国这样的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可持续发展尤其显得重要。 

    可持续发展特别强调环境与资源的长期承载能力,强调发展对改善环境的重要性。在21世纪,人类将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研究地球变化的新高潮,以确保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环境的可持续性,而在资源方面,对于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人们来说,由于拥有信息资源远胜于在工业经济中拥有自然资源重要。为此,我们不仅需要实时、动态掌握地球上自然资源信息,而且需要对整个地球系统进行全面的、持续不断的变化信息获取,从而得到与人类的生存相关的环境信息和与发展相关的变化信息的实时的、动态的监测,确保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发展空间适宜性信息的提供。毫不夸张地说,对地观测技术曾经并将继续为可持续发展进行资源调查、资源保护及环境治理提供一种十分有效的信息获取手段,而即将发展起来的集信息之大成的数字地球,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谁拥有了它谁就等于占领知识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战略制高点 ,必将成为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强有力的信息保障体系。

(责任编辑:admin)

[ GPSUU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图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