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GPS新闻 > GPS资讯 >

中国突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某关键设备技术瓶颈

时间:2007-10-05 00:06来源: 作者:
“七一”前夕,来自国防科大的一组数据令人振奋:全校千余项重点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和主要完成人中,40岁左右的年轻党员专家占85%。“十五”期间,该校以年轻党员专家为主体完成的科研课题,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0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军队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6项。

   这组数据表明,一支理想信念坚定、学术水平较高、创新能力突出、自觉献身国防的年轻党员专家队伍,已成为推进学校教学科研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

   用创新理论铸魂导行

   年轻党员专家谢博士在某单位做博士后时,先后有3家大公司三番五次劝他加盟,许诺年薪不少于50万元。但他不为所动,完成博士后研究任务后,按时回到学校,先后参与承担了多项重大课题研究,成为该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他对记者说:学校花这么大的气力教育培养我,我不能“忘恩负义”,随意“跳槽”!

   谢博士的话道出了年轻党员专家的心声。这些年,全校各级党组织紧紧抓住理论武装这个根本,积极引导广大年轻党员专家,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向改造主观世界延伸,向推进军事变革拓展,切实打牢年轻党员专家听党指挥、为军服务的思想根基,有效激发了他们用知识强军报国的热忱。

   该校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某重点项目课题组,长期在条件艰苦的外场做试验,临时党支部像在校一样抓理论学习,学院政委专门抽时间到外场给科研人员讲理论辅导课。对出国留学人员,各单位通过电子邮件同年轻党员专家建立联系与思想汇报制度,使他们不论身处何处,总感到党组织就在身边。

   据了解,“十五”期间,全校共选派600余人次年轻专家出国留学、考察或学术交流,所有人员均如期返校。一批40岁左右的年轻党员专家相继获得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国家和军队奖励,涌现出受到军委领导高度称赞的“军事科技创新的青年先锋队”等一批优秀创新团队和个人。

   用创新事业激情扬志

   事业是成才的沃土。学校抓住国家和军队实施重大战略工程和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等机遇,积极筹划,及时部署,研究做出了一系列推进学校建设发展的重大决定,引导年轻党员专家积极投身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宏伟事业。据了解,“十五”以来,该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200多项,90%与军队信息化建设紧密相关。

   为突破制约我国自主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某关键设备的核心技术瓶颈,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5名平均年龄29岁的党员博士主动请缨承担攻关任务。经过6年顽强拼搏,获得成功,成果先后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该校巨型计算机的研制队伍中,中青年专家占了82%,其中有16位40岁左右的骨干先后担任“银河”系列巨型机主任设计师或副主任设计师,成为我国计算机研制领域的“国家队”。

   创新的事业造就高水平创新人才,一大批年轻党员专家在紧贴军事斗争需求的科技攻关中脱颖而出。在该校近年来晋升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和遴选的博士生导师中,45岁以下的教师分别占69%和84%,在雷达极化理论研究方面颇有建树的王雪松教授,32岁就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用创新机制纳贤聚才

   “你有多大才,我搭多大台”。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博士生导师遴选中,学校从政策上向年轻教员倾斜,注重好中选优、优中选青;在年轻党员专家的培养使用上,坚持不求全责备,不唯资历,积极为综合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年轻教员铺设成才“快车道”。

   一份资料显示:近3年来,学校有60余名40岁以下的教员晋升正高专业技术职务,其中10多名优秀年轻教员被破格提前晋升,学校推荐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教员,平均年龄为37岁,其中最年轻的只有32岁,被推荐的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一类人才岗位津贴对象中,有75%是45岁以下的年轻党员专家。

   为充分发挥团队的集体智慧,他们在一些重点科研领域和重点项目攻关中,打破学科专业和编制单位界限,整合和优化人才与智力资源。目前,该校已构建起支撑高层次人才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12个科技创新平台和2个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以年轻党员专家为主体的“高性能计算创新团队”和“目标识别技术创新团队”先后进入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并在高性能计算机、军用网络技术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

   在创新实践中加钢淬火

   从地方大学毕业的袁博士,到学校报到不久,教研室领导便把一项重点科研课题——雷达全固态发射机的研制任务交给了他。此前,这一型号的雷达发射机一直依赖进口,每年要花费国家的大量外汇。

   袁博士不负众望,凭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刻苦攻关,先后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出色完成了研制任务。科研实践的锻炼使他迅速成为科研领域的佼佼者,先后承担了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并取得突出成绩,33岁时破格晋升为教授,入选首批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如今,他已成为国家“863”专家、总装备部跨行业专家。

   该校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于教授,20年如一日,在实验力学和精密光测这两个传统学科领域踏踏实实开展基础性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多项科技创新成果,2004年被聘请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并荣立二等功。

   5年来,该校先后有6项“973”项目和1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被批准立项,从事基础研究的年轻党员专家不懈探索,相继取得了一批高水平成果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为解决国家和军队建设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来源:解放军


(责任编辑:admin)
[ GPSUU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