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GPS应用 >

要的不仅是定位从智能交通看手机导航

时间:2007-10-07 09:47来源: 作者:
2006年11月13日北京中关村AMDCPU报价

   题记

   从智能交通的角度来深究,本文无疑相当浅显,甚至肤浅。导航这样的服务,不同于传统手机增值服务。传统的手机增值服务,是“没事偷着乐”、“没事关起门来乐”。而导航不一样,导航从来不是孤立的、单一的。任何一次导航行为都关系到其他交通行动主体,牵一发而动全局。对于传统的手机增值服务,我们至多会体察到网络拥堵、服务器响应不及时等问题,如果说这些问题都发生在虚空中(无线电波),那么导航服务中的问题,则切切实实影响到导航质量和用户体验,甚至关系到时间和金钱。

   因此,从电信角度,手机导航是QS要求最特殊的服务。

   位置服务是公认的3G“流行”业务。位置服务从功能上可以简单分为两大类:定位、导航。导航实际上也是辅以电子地图的连续定位。

   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定位方式在技术上“先天”不足,导致位置服务的定位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术语讲就是定位精度太差。因此,GPS卫星定位技术被引入其中。无论是手机内嵌GPS模块,还是外接GPS模块,GPS都是手机用来导航的基本前提之一。

    我们观察手机导航,不应只局限于移动通信和车载导航交集的范围,眼光应该更开阔一点,从移动通信和智能交通融合的前提下观察。

   手机导航是车载导航的替代品?

   手机被用来导航是技术发展下,手机“泛多功能化”的一种体现。通常都认为,手机导航是车载导航的替代。但是这个立论应当有个重要的前提:On-Board(后装)市场。On-Board是智能交通领域汽车通讯、汽车电子范畴的术语。从字面上看,指在汽车仪表盘上嵌入服务设备。这个道理很简单,在“后装”市场,用户需要重新加配设备以实现导航,与其“就远”选择车载设备,不如“就近”选择手机,让手机升级换代即可。而“前装”是指汽车生产商对汽车在出厂前就“植入”导航设备,这个术语叫In-Dash(前装)。所以,既然汽车与导航系统在出厂前二合一了,也就用不着手机导航了。

   我们简单类比一下手机导航和车载导航:

                                                                                    ——本表摘自某运营商网站

   从我个人来看,高价和缺少通讯网络支持(如:无法实现地图实时更新)是车载导航的“致命伤”,这是车载导航不为市场大规模接受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过车载导航的这个‘缺陷’,却因为含GPS模块手机种类的奇缺和高价,打了个平手。再加上部分车载导航企业采用低价亏本的“自杀式”市场手段,已使得手机导航和车载导航相比,并无任何绝对优势可言。

   网络导航是单机导航的替代?

   既然在一个特定的市场阶段,手机导航和车载导航在价格上不分伯仲。那么双方的较量自然是转移到了功能的较量上。

   传统的车载导航是“单机导航”。这个名词,有很多别称,如自导航、独立导航等等。在这种导航模式下,导航地图是完全被嵌入到终端设备当中的。手机导航中也有很大的一个“流派”是属于“单机导航”。这就引起一个问题,由于终端设备缺乏与外界的通讯连接,导致更多的增值信息服务无法实现。于是相对于“单机导航”,就有了“网络导航”的概念,这个名词同样有很多别称,如中心导航、团队导航等等。简单来讲,“网络导航”就是终端设备与中心服务器间歇性的发生数据交换的导航模式,具体而言,就是地图是即时生成的,数据是实时下载的。

   于是我们又看到一个似是而非的推论:网络导航是单机导航的替代。尽管这个推论原则上没错,但是却忽略了市场的复杂和用户的“狡猾”。虽然网络导航承诺给了用户种种的好处,如地图实时更新、POI(信息点)实时更新,甚至其他的增值信息服务。但是“网络导航”迈不过流量费这个坎,流量费是用户体验的重要成本。更为关键的,是单机导航有盗版的“优势”。任何一个单机导航的导航软件,包括地图,都存在被破解的可能,而互联网上,这样免费的资源比比皆是。在一些汽车发烧友的圈子里,没有一个人用正版的导航软件。从用户便利和实用角度来讲,如果网络导航是单机导航的替代,对于做企业的人而言也是“千年等一回”。

   动态导航是静态导航的替代?

   传统的单机导航通常都是静态导航。所谓静态导航,主要是指导航系统为用户生成的导航路线,不包括该路段的实时交通信息,如拥堵等。静态导航就是单纯的划定路线,用户照此驾驶便罢。但是由于路线是在没有实时交通信息这个参数下生成的,因此导致路线是对的,但未必是最佳路段或者最短时间路段,用户的体验还是会大打折扣。

  所以动态导航成为智能交通领域炽手可热的概念。

   动态导航假设某个城市所有的交通信息都是实时的、可采集的,当用户发起导航请求时,通过网络导航的形式向用户下发地图和数据,并且在行驶过程中,还能智能的提醒避开拥堵,合理的调整行驶路线等等。这的确是个完美的构想,而且目前来看,这个构想从理论到实际,实现并非天方夜谭。北京市政府已经计划在奥运会来临之际,全面展开动态交通信息服务。

   我所关心的,是动态导航是否真的是导航用户所想要的。我个人认为,用户最需要的只是动态交通信息,而非一定是动态交通信息支持下的导航。汽车驾驶是经验主义的产物。这导致汽车导航的用户是基于陌生或者不确定而产生的需求。所以,“新手”、“大城市”、“异地”成为汽车导航用户的关键词。而这几点,传统的静态导航已经能满足;即使是完美到极点的动态导航,也会随着驾驶者经验的增加对其依赖度逐年走低。这是导航服务目标用户的消费心理问题。我们目前传递给用户的导航服务的概念,是“我划路,你行驶”。但动态导航对于同一组起点和终点,可能每次生成的路段不同。此外,对于“近但堵”、“远但通”这样的路况选择,在时间、环境、心理的因素下,用户每次的决策可能都不尽相同。其实人脑是最高明的电脑,人脑的权衡利弊是最高明的算法。用户需要的只是路况知情权,而非被驱使的“权利”。所谓动态导航,其核心价值是既定路段(或常用路段)路况的预警,而非在一个假设的完美前提下,给大家划定好路线,要求大家如木头人一样的遵守。从这个角度来讲,导航是否“动”、“静”,都不是关键。

   手机导航+网络导航+动态导航=?在后装市场,这无疑是个理想的组合。同时,手机的多媒体功能,以及3G网络下的视频应用,都为在动态导航中保证用户的知情权,起到了关键作用。

   车载导航+网络导航+动态导航+其他=?在前装市场,这个组合即是汽车领域Telematics(远程综合信息服务)服务的雏形。

   总而言之,无论是手机导航还是车载导航,导航都只是个桥梁甚至幌子,导航的背后应当是丰富实用的信息服务。

>>P&E2007CNET中国三大媒体联合报道影像盛典专题<<

(责任编辑:admin)
[ GPSUU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